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伊犁将军与惠远古城

伊犁将军与惠远古城

关键词:霍城,历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
困扰清王朝一个半世纪的准噶尔大患消除以后,乾隆皇帝为了巩固辽阔的西部边疆和有效统治西域,按其“众建以分其势”的既定方针,逐步完善了以“总统伊利等处将军”(简称伊犁将军)为核心的军府制。
     "伊犁将军”设立于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是清廷派驻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,下设若干参赞大臣、办事大臣、部落盟长,统辖分设于天山南北的伊犁、塔尔巴哈台(塔城)、喀什噶尔、乌鲁木齐各路驻防官兵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哈萨克、布鲁特(即柯尔克孜)诸部,兼理民政事务。从筑就直至清王朝覆灭的近一个半世纪中,专为“伊犁将军府”及其属衙而修建的惠远城,一直是新疆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
    历史名城“惠远”位于今霍城境西南的惠远镇,北靠G218线,东距伊宁市30千米。该城因有新、旧之别,充分印证了清王朝有盛而衰的辛酸历史。旧城系首任将军明瑞于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所建,故址在今惠远镇机关驻地以南7千米处的河北岸老城村,旧城恒高4.6米,周长4600米,后因机构、人员不断增加,于乾隆五十九年(1794年)经将军保宁秦准后扩建,面积增至3.5平方千米,周长延伸至5300千米,连接48条小巷的4条大街分别直通东、南、西、北的景仁、宣闿、说泽、来安四座大城门,街巷错落有致,是当时新疆境内规模最大的池城,位于池城中心的钟鼓楼,飞檐画栋,气势宏伟,尤为壮观,可惜已在19世纪60年代伊犁回民起义中毁于战乱,于1990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  惠远城鼎盛时驻有伊犁将军府、伊犁参赞大臣、领队大臣署所等大、小衙署203个,仅八旗官兵住房就有1万多间,居住着满蒙官兵、眷属4368户,18369人,其中驻军多大5000人,军械库、火药局、操练场等军事设施一应俱全,还有铸造钱币的“宝伊钱局”。咸丰元年(1851年)《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》签订后,沙俄还曾一度在此设立领事馆。城内宗教、文化设施众多,其中官学、义学、私学以及专门培养外交人才的俄罗斯学校等共10所;除喇嘛庙、清真寺、道观外,还有万寿宫、关帝庙、老君庙、龙王庙、文昌庙、魁星阁、节孝祠、普华寺、先农坛、社稷坛、火神庙、风神庙、八腊庙等10多座。城内店铺、饭庄、客栈遍布大街小巷,百货云屯,食肆极为繁华,官宦、商贾往来络绎不绝。城南伊犁河畔的望江楼,红栏碧瓦,更是达官贵人或名人墨客品茶赋诗、饱览河光秀色的必至之所,惠远城因而享有“小北京”之称。其居住的城内的居民,都很重视庭院建设和环境美化,城内桃、杏、犁、苹果园比比皆是。嫡戍伊犁的洪吉亮、祁韵士、徐松、邓延桢、林则徐等大批名臣名士,钟情于这里幽静秀美的环境,也格外珍惜闲暇时光,个个趁机潜心著述,他们撰写的《天山客话》《伊犁日记》 《西陲总统事略》《西域释地》《万里行程记》《西域水道记》《新疆识略》《新疆赋》《汉书.西域传补注》《荷戈记程》等大批经世名作,成了世人认识和了解新疆弥足珍贵的典籍。

    同治三年(1864年)九月十三日,伊犁维吾尔、回民起义军占领宁远城(今伊宁市),十月十二日,惠远北关回民数千人攻打惠远城,新任伊犁将军明瑞紧急调兵解围,起义军退而进攻惠宁城(今巴彦岱)满营。次年正月,起义军巷战3昼夜后强攻夺得惠宁城,城内死者2万于众,接着又连克熙春、绥定、瞻德、拱宸等城。同治五年正月甘三日(1866年3月8日),起义军从北门外开挖地道,夜间埋置火药将城墙炸开攻入惠远城。明绪合家自尽,已革职的前任伊犁将军常清被俘,本来就被洪水长期侵蚀的旧城值此时更遭严重破坏。同治十年(1871年)6月,沙俄侵占伊犁,老城被彻底摧毁,如今 仅存北、东面部分城墙和老东门土墙墩。

   光绪八年(1882年)清政府舒服伊犁后,经伊犁将军金顺奏准,于旧城以北7千米的今址重建惠远新城。笠年,城墙基本完工,但因瓮城、垛口、城楼、角楼、炮楼及城内各项建筑需银220余万两,资金很难及时到位,加之士兵闹事、伊犁将军姐夫调动频繁等原因,新城延至光绪十九年(1893年)方告竣工,伊犁军工长庚随即率领官兵自绥定城迁延驻扎。

 

惠远新城南北宽1194米,东西长1298米,周长4984米,城墙高5米,厚6米,面积约1.55平方千米,布局依旧,但面积已不及老城之半,4座城门,仍冠以旧城知名,4条大街自钟鼓楼向四面延伸。城外设4座大营盘,供官兵驻扎,城内设有伊犁将军、副都统、协领、领队等衙署及火药,粮饷两大国库,新建文庙、崇圣祠、关帝庙、先农坛、龙王庙、万寿宫、等10多处,另为商人专修了商铺,饭庄40间,其中尤以会芳园、天福居两酒楼最为宏敞。清末长庚继任伊犁将军后,领先于全疆在此引进了电灯、电话、电报、照相、汽车等现代文明;1911年4月,革命党人还在这里创办了《伊犁白话报》。辛亥革命后,旋即在此成立了“新伊大都督府”。民国初期,谢彬所撰《新疆游记》任称惠远“文酒风流,盛极一时,有小北京之目”,可见其时依然风光未逊。光绪十年(1884年)新疆建省,省府设在“迪化”(乌鲁木齐)最高军政长官改为伊犁巡抚,得以保留的“伊犁将军”仍驻惠远,下辖管理伊犁、塔尔巴哈台(塔城)事务的伊塔兵备道从此失去了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。

   民国时期,惠远城相继为伊犁镇边使、镇守使、屯垦驻守地。1934年,伊犁屯垦使由此迁驻伊宁,惠远城随之衰败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格局仍然大体完整的惠远新旧城成为(公社)乡机关及解放军某部驻地。2001年10月,惠远撤乡建镇。1996年11月20日,“伊犁将军府”由自治区级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旧城、新城遗址均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。2007年6月9日,惠远镇因其在军事、文化、经贸、革命历史、建筑遗产、生态环保等6个方面的独特地位,被评为第三批“中国历史文化名镇“,成为展示从清至近代新疆历史的重要缩影。伊犁著名边塞诗翁孙传松先生所作七律《惠远城吊古》,对古城的描述堪称画龙点睛之笔:

水远山高从影形,豹腰虎脊最边城。

伊犁将军挥星斗,“历史名镇”建屏障。

辐辏人文曾荟萃,骠骧兵马记遥征。

遏云裂石犹穿耳,绝塞关河铁笛声。

 

 

     约占惠远新城面积约四分之一的“伊犁将军府”,位于钟鼓楼的东面,两尊石狮扼守大门,宏伟宽敞,只要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。东、西两侧是带回廊的飞檐式“人”字梁平房大院,地面铺有25*25厘米的方砖,墙基为21*12.5*5厘米的长条形砖,内镶土块,房内有用木板搭成的顶蓬,院内有回廊,府院西侧为二层土木结构的门楼,后又凉亭,房檐朴素淡雅,据史籍记载,伊犁将军府除正堂外,还设有印房(即机要处)、册房(图书)、粮饷处、营务处、驼马处、功过处共6个机构。


  伊犁将军府  
      综观伊犁将军府的历史,其功绩主要有两条:一是保卫祖国主权,抗击外国侵略者,捍卫国家领土;二是组织屯垦,兴修水利,发展新疆经济。因“伊犁将军府”是见证祖国西部边陲沧桑历史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。为了进一步开发这一人文历史旅游资源,弘扬爱国注意精神,经国家批准的“伊犁惠远古城林则徐旅游景区”,早已在抓紧实施。2001年以来,由国家投资在先后完成包括将军府正堂、管理房、回廊、照壁、林则徐居所(仿)、博物馆、将军府历史陈列馆、将军园门庭、伊犁边防史馆以及景仁(东城门)、来安(北城门)等景点的府院或新建外,还开设了4个“历史陈列室”,以风采依旧的钟鼓楼为中心、东南西北直达城门4条仿古青石路面的大街,也将逐一修复。2006年,霍城县又投入资金160万元岁将军府经行了内部布展和园区绿化,并已于今年五一期间正式向游人开放。“惠远城”又将以历史与现实交融的亮丽新姿再次在游人面前,成为人们寻幽探古的精神家园和体验新疆历史文化旅游的亮点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摘自《塞外新天府》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3369991003 传真: 邮箱:1684305797#qq.com
地址:新疆霍城清水河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邮编:8352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霍城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